,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乔东教授全解《道德经》(73-81章)

乔东教授全解《道德经》(73-81章)

2017-10-02 15:04:09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409

职工文化是“职工做人之道”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做事之道”的文化,职工不懂“做人之道”,企业也很难懂“做事之道”。职工文化做不好,企业文化也很难做好。作为“职工做人之道”的文化,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可以从《道德经》(73-81章)中悟到很多“做人之道”。《道德经》(73-81章)告诉我们:“做人之道”关键在于坚守人生“大道”。

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不会勇在坚强,所以他们就不会失败,相反,他们总是勇在柔弱,所以他们总能生存下来。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为什么会这样呢,没人能知道原因。明大道的圣人有时也难以解说明白。这可能就是自然规律吧。他们总是不主动争斗却善于取胜,不善言辞却善于应承,不等召唤却能自动到来,总能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他们清楚: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因此,他们总是循道而行,按照自然规律做事。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不会恐吓和威胁别人,因为恐吓和威胁对别人几乎是没有用处的。如果别人真的畏惧恐吓和威胁,那么四处作恶的人就会被人们所唾弃,那么就不会有四处作恶的人了。经常有人会专门处理这些四处作恶的人,如果代替专门处理四处作恶的人去处理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一切顺其自然便是大道。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有时候之所以感到压抑,是因为企业文化插手职工的事情太多,所以职工才感到压抑。这些职工之所以难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由于企业文化过于繁琐、干涉职工太多,所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难以发挥。这些职工有时候之所以“破罐子破摔”,是由于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职工的利益搜刮和侵害的太厉害了,所以职工才会“破罐子破摔”。只有先考虑职工利益、再考虑企业利益的企业,才会比只是过分看重企业自己利益的企业更高明。没有一流的职工,难有一流的企业;没有一流的职工文化,难有一流的企业文化。职工越成功,企业不成功都难。职工文化培育出的职工清楚: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因此,这些职工人生在世,不会逞强斗胜,而总是柔顺谦虚,拥有良好的处世修养。这些职工总能把握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他们知道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但是他们也明白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所以,他们总能减少自己的有余,补给别人的不足。他们总是践行圣人之道,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们总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总是为别人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和平台,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这些职工明白: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他们总是践行圣人之道,能够承担别人受不了的委屈,所以他们才总能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能够承担别人承受不了的惨败,所以他们才总能书写人生的传奇。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正话反说一样,但这都是人生真谛。他们不会抱着深重的怨恨,因为那样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他们也不会轻易用德来报答怨恨,因为这样也很难说是妥善的方法。因此,他们总是践行圣人之道,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他们都是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而不会做一个无“德”的人,这些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他们知道: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他们总是在做有德的善人。他们的发展舞台不企求太大,合作伙伴不奢望太多。他们即使有很多才能,却很少使用;总是保持内心安宁,不奢望走的太远;虽然有自己的优势,却不是经常展示;虽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却几乎不与人争来争去;他们好像总是处在无知无欲的状态中。他们做人做事总是非常优秀,吃穿很容易满足,生活开心,日子很充实。他们与人相处总是若即若离,彼此之间经常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信息,但是他们不会把很多时间花在无意义的请来送往上面。他们清楚: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所以,他们总是践行圣人之道,几乎不存占有之心,总是尽力帮助别人,所以他们总是生活很充足丰富;总是尽力给予别人,所以自己反而更丰富。他们知道: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他们总是坚守圣人之道,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附录原文及译文(73-81章)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违反天道的人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勇于不敢则活(勇于顺从自然的人则会活的潇洒自如)。
此两者(这两种不同的勇敢),
或利或害(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天之所恶(天也有它所厌恶的),
孰知其故(谁也不知这是什么缘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就是圣人也很难说明到底是什么原因)。
天之道(天道的规律):
不争而善胜(不与万物相争而善胜万物),
不言而善应(不与万物言语而善应万物),
不召而自来(不召万物而来而万物自来),
单然而善谋(它宽缓自然但却善于筹划)。
天网恢恢(天道就象一张巨大的网),
疏而不失(虽然疏松但却不失一切)。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人民不怕死),
奈何以死惧之(怎么还能以死亡来恐吓他们呢)?
若使民常畏死(若使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
而为奇者(就应该对那些为非作歹者),
吾得执而诛之(我把他们抓起来按照刑律杀头),
孰敢(看谁还敢为非作歹)?
常有司杀者杀(按正常程序应该由司杀者执行死刑),
夫代司杀者杀(如果任何人都能代替司杀者执行死刑),
是谓代大匠斫(这就好比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
夫代大匠斫者(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
希有不伤手矣(则是很少有人不把自己的双手弄伤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民众之所以饥饿),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因为统治者的税赋过多),
是以饥(因此民众才饥饿)。
民之难治(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
以其上之有为(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
是以难治(因此民众才难以治理)。
民之轻死(民众之所以轻视死亡),
以其上求生之厚(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
是以轻死(因此民众才轻视死亡)。
夫唯无以生为者(只有不看重自己生命的人),
是贤于贵生(才比过于看重自己生命的人贤明)。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人体在生都是柔软的),
其死也坚强(死了就会僵硬)。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万物草木在活着时也都是柔弱脆嫩的),
其死也枯槁(当它们死了就干硬枯萎)。
故坚强者死之徒(因此坚强是属于死亡的一类),
柔弱者生之徒(柔弱是属于活着一类)。
是以兵强则不胜(所以自视兵强而发动战争则不可能赢得胜利),
木强则折(树木强硬则必然因为枯萎而被折断)。
强大处下(强大的总是处于下降地位),
柔弱处上(柔弱的才是处于上升地位) 。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自然的法则),
其犹张弓欤(不像怕断弦的满弓吗)?
高者抑之(顶极的自然会抑制它),
下者举之(弱势的自然会保举它);
有余者损之(多余者必遭损伤),
不足者补之(不足者必得补充)。
天之道(自然之规律),
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伤多余者而补充不足者)。
人之道则不然(人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损伤不足的以奉献给有余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谁能把多余的奉献给天下)?
唯有道者(只有得道的人)。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为而不恃(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
功成而不处(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
其不欲见贤(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
而攻坚强者(而攻坚克强的能力),
莫之能胜(却没有能胜过水的)。
其无以易之(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水的特性)。
弱之胜强(弱小战胜强大),
柔之胜刚(柔和战胜刚烈),
天下莫不知(这是天下都知道的道理),
莫能行(但却不按这个道理去做)。
是以圣人云(所以圣人有这样的观点):
受国之垢(能接受国中流言蜚语的侮辱),
是谓社稷主(才是江山社稷真正的主人);
受国不祥(能承受国家天灾人祸的打击),
是为天下王(才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君王)。
正言若反(正确的忠告好象是逆耳之言)。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解大的仇怨必有余怨难消),
安可以为善(怎么可能达到善始善终)?
是以圣人执左契(因此圣人虽然执有有利的契约),
而不责于人(但不会因此强迫人偿还)。
故有德司契(所以有德之人只会用契约来明确责任),
无德司彻(无德之人却利用契约来彻底击倒对方)。
天道无亲(天道对万物都一视同仁而无亲无疏),
常与善人(永远与按自然规律办事的人同行)。


第八十章


小邦寡民(未来是“小邦寡民”式的理想社会)。
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人们再也不用百十人共享一个器皿),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用舍近求远)。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家家虽然有舟有车但大多都是摆设);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能看见盔甲兵器却无陈列之处)。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人民从结绳的启示中获得更高智慧)。
甘其食(品尝着甘甜的佳肴),
美其服(欣赏着美丽的服装),
安其居(享受于安居的生活),
乐其俗(陶醉于快乐的民俗)。
邻邦相望(邻里之间相互观望),
鸡犬之声相闻(鸡犬之声相互闻听),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真诚守信的言辞不一定美妙动听),
美言不信(美妙动听的言辞不一定真诚守信)。
善者不辩(善表自我观点的人不会急于申辩),
辩者不善(急于申辩的人不善表达自我观点)。
知者不博(明白大道规律的人不会自认渊博),
博者不知(自认渊博的人不会明白大道规律)。
圣人不积(圣人不会积累自己的财富),
既以为人己愈有(尽全力帮助他人自己感觉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尽全力给予他人自己感觉愈多)。
天之道(天道规律),
利而不害(有利于万物而不妨害万物);
圣人之道(圣人的准则),
为而不争(为天下传道而永远无有所求)。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