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智库 >> 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

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

2014-11-02 22:29:27 来源:职工文化网 浏览:1085

2014年3月29日,央视文娱节目《星光大道》推出了“百名劳模上星光”活动。展现了新一代工人扎根基层、忘我奉献的精神面貌和劳模风采。2014年4月3日,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发出倡议,全国劳模可免费参观曲阜孔庙。劳模正能量及其劳模精神,正受到全社会关注、学习和尊重。在企业中树劳模、学劳模和做劳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现象。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以“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为代表的劳动模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带动群众投身人民解放事业;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激励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蓝领专家”孔祥瑞为代表的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赵占魁、王进喜和孔祥瑞的模范带头作用及其劳模精神,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文化管理,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优秀传统和特色,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弘扬劳模精神是中国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方法
  1934年3月20日,刘少奇同志在《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一文中指出,资本家强迫工人饿着肚子牛马似地为他们劳动、生产利润,而苏维埃工厂企业与合作社企业的工人是为工人阶级自己、为人类的最后解放而劳动。“为自己的劳动取代强制的劳动,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更替”。国家企业、合作社企业要把劳动的英雄们,列在红板上去,因为他们是革命战争中生产战线上的先锋与模范。1939年,赵占魁被边区政府评为模范工人。1942年,边区总工会在工厂开展“赵占魁运动”,号召全边区工人向赵占魁同志学习;1943年,他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成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1950年9月25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劳模大会在北京召开,赵占魁成为新中国首批全国劳动模范中的一员。自此,评选劳模和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劳模大会,作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1982年,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写入宪法。
  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涌现出成千上万的企业劳模,他们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始终走在各个时代的最前线。他们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他们的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个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企业劳模之所以始终走在各个时代的最前线,以平凡的劳动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根本原因在于刘少奇所讲的“为自己的劳动取代强制的劳动”。“为自己的劳动”和“强制的劳动”表现为不同的劳动目的、劳动内容、劳动形式、劳动态度和劳动地位。在劳动目的上,“为自己的劳动”表现为工人为追求自身权益和实现人生价值劳动;“强制的劳动”表现为工人为资方和企业主实现利润最大化劳动;在劳动内容上,“为自己的劳动”表现为工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劳动,“强制的劳动”表现为工人必须按照资方和企业主的意愿劳动;在劳动形式上,“为自己的劳动”表现为工人的劳动是自主和自由的劳动,“强制的劳动”表现为工人的劳动是被迫和管制的劳动;在劳动态度上,“为自己的劳动”表现为工人的劳动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强制的劳动”表现为工人的劳动态度是消极被动的;在劳动地位上,“为自己的劳动”表现为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强制的劳动”表现为工人不仅没有主人的地位,而且当工人被一些人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和没有地位的表现。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弘扬劳模精神是中国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方法。
  夏晓宾,是青岛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2011年,他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2年,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的“国家级夏晓宾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揭牌,2013年,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夏晓宾创新工作室为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1976年夏晓宾参加工作时只有初中学历。夏晓宾坚信勤能补拙,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读完了高中、中专全部课程,学习了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他几乎读完了他们所有的课本,班里的年轻人都称他是继电保护专业的“博士后”。1993年、1994年,在青岛供电举办的继电保护技术比武中,他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2010年,他成功解决了连美国专家都头疼的光纤互感器只能引出电流没有电压等难题,被誉为中国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改造安装第一人。夏晓宾有多次提拔机会,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坚守。他说:“我喜欢踏踏实实干技术活。我从来都不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我不想当将军,但我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样能成为一名好士兵!”检修工区主任崔潇说:“一个初中生干继电保护专业,而且迅速成为业内顶尖高手,夏晓宾靠的是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勤恳工作以及踏实的心态。”夏晓宾经常鼓励同事们说:“你们要是踏踏实实地干上30年,肯定比我强!”
  青岛供电公司围绕着学习夏晓宾开展了一系列弘扬劳模精神的活动,演讲、展板、征文,等等。公司掀起了学习夏晓宾的高潮,“夏晓宾式”的先进职工个人及其团队大量涌现。截止2012年,青岛供电公司开展的“每季之星”活动,涌现出钟钢、张明财等46名“每季之星”。青岛供电公司2011年首批命名了夏晓宾创新工作室、李新博创新工作室、变电工区操作三队团队创新工作室、调度所调度室团队创新工作室,2012年再次命名了3个团队创新工作室。在夏晓宾创新工作室,有一个叫汤磊的年轻人,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夏晓宾班组工作,他发明的电缆芯线对线器,获得了青岛市2011年“创新创效创意大赛”二等奖。弘扬劳模精神的活动,在青岛供电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及其职工群众整体素质提升方面效果显着。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
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文化管理是建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的理想途径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上榜企业数量达到89家。中国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广。但是,翻开国内外出版的任何一本企业管理学教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中国的企业管理理论已经严重落后于企业管理实践。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建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做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有的学者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应该从中国5000年文明史和先哲的思想中挖掘和提炼。这是建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的主流做法。有的学者提出了意识形态的思路。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有的学者提出了“嫁接”的思路。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就是将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嫁接”到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以上建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的角度和思路都有一定的道理,都体现出一定的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作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略显“捉襟见肘”,意识形态的思路感到“力不从心”,“嫁接”的思路表现“不伦不类”。与这些思路相比,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文化管理是建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的理想途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和“嫁接”三种思路在弘扬劳模精神的职工文化管理中都有体现。
  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文化管理,是与最前沿的企业文化管理相伴而生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企业职工群众来讲,企业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职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企业文化管理与职工文化管理的关系,类似于刘少奇所讲的“强制的劳动”和“为自己的劳动”的关系。企业文化管理下的工人劳动类似于“强制的劳动”,工人必须认同企业文化并践行企业文化,工人的劳动是被动的。职工文化管理下的工人劳动类似于“为自己的劳动”,工人创造了自己的职工文化并自觉弘扬职工文化,工人的劳动是主动的。企业的代表一般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管理者群体,包括资方、老板、高管等等。职工的含义有很多,有时是指职员和工人,有时是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劳动者,有时仅指工人,有时与员工的含义相同,等等。职工文化中的职工,是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特指劳资双方中的劳方。换句话讲,职工文化中的职工,仅指代表自己权益而不代表企业权益的员工,否则就不是职工文化中的职工概念。这是为了与代表企业权益的管理者群体和员工相区分。职工文化管理通过弘扬劳模精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传统和特色。
  胡耀华是浙江宁波港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曾获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胡耀华工作室”建立。2012年,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1989年,胡耀华到宁波港做了一名机械维修工。受到他的师傅、全国劳模俞鹤鸣的影响,他确立了和师傅一样的劳动志向:“当工人就要当优秀的‘金牌工人’,要敢为人先”。有一次,他修理完一台发动机而受到俞鹤鸣的质疑后辩解说:“差不多吧,稍微有一点点渗油。反正每次发动前都要检查机油的,补足就行了。”俞鹤鸣没多说一句话,返工修理,那台发动机不渗油了。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胡耀华的心灵,胡耀华后来说:“这比痛骂我一顿还难受几百倍!”从此,胡耀华的每本工作笔记本扉页上,都会有这样一句话:“修理要一丝不苟,需要用十足的耐心和信心,百倍的细心和诚心。”有一次,一台德国叉车的重要内部零件发生碎裂,胡耀华把修理车间当成家,4天后,满眼血丝的他终于交出了成果。进口叉车一装上新零件,立刻“起死回生”,已正常运行7年多。胡耀华一次次创新的火花,让许多进口设备的配件与国产零配件实现了互换,累计为企业节约费用900余万元。他由此被国内外权威专家亲切地称为码头上的“发明家”。他说:“每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我就多一分快乐。”
  胡耀华根据日常工作记录和自己多年的经验,精心编制了《流动机械设备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汇总》。几年来,他已开课70余次,先后有500余人次接受了胡耀华维修技术的传授。胡耀华通过传、帮、带,向职工群众传授的与其说是经验和技术,不如说是一种劳动志向和劳动态度。胡耀华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从师傅俞鹤鸣身上继承下来的劳动志向和劳动态度。“当工人就要当优秀的‘金牌工人’,要敢为人先”的劳动志向,“修理要一丝不苟,需要用十足的耐心和信心,百倍的细心和诚心”的劳动态度,就是刘少奇所说的“为自己的劳动”。这种劳动志向和劳动态度就是俞鹤鸣精神和胡耀华精神,也就是劳模精神。在企业中弘扬这种劳模精神,开展职工文化管理,使得越来越多的俞鹤鸣和胡耀华似的先进职工群体涌现出来,是中国企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和先进经验,也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职工文化管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使中国梦真正同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广大职工群众充分调动起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主要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广大职工群众劳动热情的焕发和创造潜能的释放,更靠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也就是要弘扬劳模精神。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精神财富角度,高度肯定了劳模精神内涵的重大价值。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也正是职工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如果说企业文化管理是20世纪前沿管理理论的话,那么职工文化管理则是21世纪的前沿管理理论,更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对人类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补充和丰富。职工文化管理与西方企业管理所倡导的自我管理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更有着本质区别。在管理手段上,职工文化管理主要运用精神手段,在职工群众中弘扬劳模精神,西方企业管理所倡导的自我管理主要运用物质手段,在职工群众中重奖先进个人;在管理目标上,职工文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提升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西方企业管理所倡导的自我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职工文化管理关注的焦点是人,西方企业管理所倡导的自我管理关注的重点是物。职工文化管理与西方企业管理所倡导的自我管理的关系,也类似于刘少奇所讲的“为自己的劳动”和“强制的劳动”的关系。在职工文化管理中的工人劳动是“为自己的劳动”,是服务于人的劳动。在西方企业管理所倡导的自我管理中的工人劳动是“强制的劳动”,是服务于物的劳动。作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职工文化管理通过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劳模精神,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全身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
  谢元立是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先后获得吉林省首届技能大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谢元立职业技校毕业后,到长春客车厂(长客股份公司的前身)焊接车间水箱工段做了一名焊接工人。当时,他自己暗下决心:既然干上这一行,就要干出个样儿来,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苦练技术上。1999年,长客股份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焊接机械手。只有职高学历的谢元立连设备显示器上的英文指令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如何操作了。谢元立坚决拿下这个难啃的骨头。他为了弄明白显示器上的英文,拿着英汉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只要有与焊接技术相关的培训班,谢元立就报名参加。通过刻苦钻研,硬是掌握了三种不同的编程方法。环口焊接让机械手在工件上自动焊出一个很小半径的圆圈。这个连外国专家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焊接动作,在谢元立手上变成了现实。谢元立“无论何时,我都是长客的一名工人,都会保持工人本色,但我还要掌握更多适应企业发展的知识,成为头脑丰富、理论深厚、技术娴熟,不断进步的新一代高铁工人。”
  2004年,“谢元立技术创新小组”成立。2007年,这个小组升级为“谢元立创新团队”。这个团队不仅产生了十几名拔尖人才、高级技师和工人技师,还解决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2011年1月25日,谢元立受国资委领导委托,赴中南海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后说:“中央企业1000多万工人,这次就一个工人代表名额参加座谈会,这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当一名高铁工人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我将不断壮大和锻造我的团队,让‘中国创造’这张名片更亮、更灿烂!”纪录片《大国重器》第3集《赶超之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团队“为中国梦提速”的崇高理想,制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高铁列车的壮举。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中国能挺过金融危机,不但是因为中国的工人“勤劳、勤劳、勤劳”,还应该加上中国的工人“智慧、智慧、智慧”。以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劳模精神为核心,以激发职工群众正能量和新能量为手段,以全面提升职工群众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职工文化管理,必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2014-05-23 乔东 中国职工教育杂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Q2NTkyMQ==&mid=200210744&idx=1&sn=7c4b5fc82fdc79190d8532cb49117f20&scene=4#wechat_redirect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