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劳动文化研究》集刊于2018年创刊,是以书代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劳模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2期。本刊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本,弘扬中国劳模精神,促进中国劳模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反映和研究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中外劳动思想流变,汇 集大师之学术成果,尤其欢迎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思想精要。
专栏主要以专题形式呈现劳动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劳模文化理论、现象、精神。《劳动文化研究》主要专栏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思想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研究”、“劳动精神与劳模故事”、“劳模传记、专访或口述”、“他山之石”等栏目;也发表学术会议综述、学术新著评介、研究机构介绍、研究成果汇编等。 
来稿7000—10000字为宜,文章请按学术论文规范格式行文,包括以下要素: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联系地址和电话。会议综述、书评等非论文不需摘要和关键词。文章请用word软件排版,注释请用脚注(页下注)。 
文稿、照片均请用E—mail发到编辑部邮箱:neumyqk@yeah.net 
发表后酌付稿酬。 
编辑部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大街500号(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110169 
电话:024-83656139;18602465696 
《劳动文化研究》专栏
 
专栏一:本期特稿
专栏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思想研究 
①劳动史观与唯物史观研究 
②马克思主义劳动经典文本新论 
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观研究 
④中国共产党劳动学说传承与发展研究 
专栏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研究 
①习近平劳动思想研究 
②当代中国劳动与劳模文化研究 
③当代中国劳动实践研究 
④党的建设与劳动文化研究 
专栏四:劳动精神与劳模故事 
①劳模精神与劳动精神研究 
②大国工匠与工匠精神 
③社会主义劳动精神与文化自信 
④劳动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专栏五:劳模传记、专访或口述 
①区域劳模研究与社会发展 
②劳模专访与事迹宣传 
③劳模口述 
④劳模史志 
⑤劳模传记与文艺 
专栏六:他山之石 
①中外劳动理论比较研究 
②国外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研究 
③世界工运理论研究 
④港澳台工运研究 
专栏七:劳动研究动态 
①学术会议综述 
②思想聚焦(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报告思想精要) 
③学术新著评介 
《劳动文化研究》投稿要求与注释体例 
一、投稿要求及相关约定
(一)为了体现办刊理念,形成本刊风格与特色,特设置“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劳动思想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研究”、“劳动精神与劳 
模故事”、“劳模传记、专访或口述”、“他山之石”等栏目,欢迎作者针对栏目进 
行投稿。 
(二)来稿请以书面形式寄本刊总编室,不要直接寄给编辑个人;文章如被 
采用,本刊会联系作者发送电子稿。 
(三)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有关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单 
位及详细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请另附一页标明,不要书写于正文中,以便本刊进 
行专家匿名审稿。 
(四)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为文章主 
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 
(五)本刊提倡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 
表的文章,一律不再采用。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者,请自行 
处理。在收到本刊的采用通知前,文章要在其他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的, 
请作者务必及时通知本刊。 
(六)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2年专有使用权,包括以文集、繁体文、电 
子文等出版发行,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作者如不同意该约定,请在 
投稿时予以明示。 
(七)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专有出版权,且直至法定版权保护期满。一 
切形式的复印、照排、节选、电子刊物选用以及其它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制, 
须事先征得本刊的书面许可。 
(八)本刊所发文章的作者署名,以投稿时的署名为准;在接到本刊的“稿 
件录用通知”后,不可要求改变作者署名。 
二、注释体例
(以上资料转自东北大学《劳动文化研究》期刊副总编辑赵浚)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